词串——想象
[ 2014-11-26 14:26:00 | By: hongdouzi ]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特有的一种识字课文类型。表面看来,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其实它们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而且押韵合辙,是词儿的串连,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那样。韵味十足,越品读越甜美;意境延绵,文字背后潜藏着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词串间,充分施展他们的悟性与灵性,开发他们创新语文的潜能。

一、创编故事

苏教版主编张庆说:“词串是用并置的意象营造的一个情境,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儿童边诵读词串,边观赏情境图,眼前就好象出现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所以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学会边诵读边联想,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情景的好方法。如教学第二册“识字6”: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竹椅  蒲扇 萤火虫/牵牛 织女 北斗星 ,我引导孩子们边诵读边在头脑里想画面,说画面,并适时进行深情并茂地范读,孩子们边听边看情境图,然后让孩子们评价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就趁机介绍“读书秘诀”:老师在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放电影。比如当我读到“夜晚、繁星、亮晶晶”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迷人的夜晚,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亮晶晶的,他们还对着我眨眼睛呢!真美呀!……老师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带上自己的感情,所以读得就美了!于是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边读一边想,想每行词语的画面,想整篇课文的情景。一位同学这样说:在一个夏天睛朗的夜晚,爷爷奶奶带小丁丁在月光里仰望夜空数星星。他们数呀,数呀,数也数不清。小丁丁心里想: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呢?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调皮地向他眨眼呢。星星又像无数颗珍珠闪闪发亮。真美呀!

二、回归生活

由于“词串识字”的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还配上了形象、具体的“情境图”,“词串”里的词语与图中的事物一一对应。所以我以为要好好地把词串中的词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记忆,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更觉得有趣。如第四册《识字1》共有12个词语,分成四串词组。每一串词都为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佳节,有春节、清明、中秋、端午。同时四组词串又分别为我们展现了四幅不同的画面。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同时,出示与词串相对应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文字与图展开想象说话,如: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吃起了饺子。人们互相拜年,为对方送去一年的祝福……再如第二册“识字1” 春天    春风    春雨/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梨花    杏花     桃花。这组“词串”是围绕“春天”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春天的特征。从这些词语很容易联想到一幅春景图。课前可以请父母带孩子们到野外去找春天,接触大自然,然后再来诵读这组词串,头脑里会想象出春天的美景图。回到课堂,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哪些景色,同时结合书本中的情境图,按照顺序说一说头脑中的画面,生活、书本、词串联系起来,孩子们学得轻松、扎实并富有情趣。还有第四册的“识字7”也可以联系生活想画面。读这行词串:裙子  裤子 衬衫,再联系生活中女孩子们穿的美丽的花裙子,男孩子们穿的长裤子,参加歌咏比赛时男孩子统一穿的白衬衫……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画面,孩子们亲身实践过,亲眼见到过,诵读着这些词串,这些司空见惯的画面就会很容易再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孩子们就会乐学,愿学。

三、置身场景

词串以准韵文的形式,是有主题的,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而孩子们对有些词串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我们就有必要根据词串的主题中心,设计一个完整的情境,一个能让学生“在场”的教学合一的情境。如:第四册“识字2”全文围绕桂林山水列出4组词串。第一组“碧水  秀峰  倒影”三个词语从三个角度总体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接下来的三组词语又分别从民俗风情、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描述。整篇课文情与景交融、形与影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们所要展示的是同一幅立体画面。因为我们的孩子对桂林山水了解甚少,于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在课的起始创造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桂林,在学生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教师再适时感情朗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精美散文,调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各抒己见,把学过的词语组织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并能运用恰当,想像桂林山水美丽的场景。还可以出示这样的句式让孩子们把相似的画面说得更具体形象:桂林的(          )真                  啊!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          )!这样设计孩子们会把画面想像得更加生动形象。再如教学第二册“识字5”,课文围绕“夏天”这个季节的特点,可以创设一个与识字1画面进行比较的情境,使学生认识两个季节的不同,一个是描绘春天的景物,一个是描绘夏天的景物,并激发学生细致观察画面,再用自己的话把画面内容说出来,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关于人物和事情还可以给孩子们更宽泛地想象。孩子们可以想象成“一家人吃瓜果消暑”、“邻居老奶奶来我家串门”、“妈妈带我去看望拥军模范王奶奶”等等。这样给孩子们一个打开思维闸门的情境,孩子们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别具一格的鲜活画面。再如“识字2”是一组体育运动的词串“篮球 足球 排球/竞走 跳高 跳远/铁饼 铅球 标枪/游泳 射击 登山”,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奥运会的情境,如 “我看奥运会”、“我是小小志愿者”,这样孩子们头脑中的一个个词串就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使课堂浑然一体。再如第四册“识字6”是一组天然动物园的词串,小朋友们对动物特感兴趣,但是还有大多数动物没有亲眼见过,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到动物园里去参观动物,然后课件出示动物园中各种动物,看完后可以让孩子们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种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然后再来读词串,这时头脑中就会非常容易的浮现出动物的画面,还可以让孩子们回忆曾经去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孩子们来尽情地想象场景,描绘场景。

这些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一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洞悉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一串串灵动的词语,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圈圈思维的波纹,在这样的想像之中,孩子们想像的羽翼就变得更加丰满,想像的翅膀就会越飞越高。

孩子们通过或诵读联想,或联系生活,或在情境中诵读词串等,脑际出现的或是一个优美的情景,或是一个温馨的画面,或是一个生动的场景等;耳畔就会感受到“词串”的鲜明节奏所带来的音乐美,从而在诵读体验想像画面中提高悟性和灵性,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得到一种陶冶和丰富。 

 
 
  • 标签:识字教学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4 - 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