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记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直观、生动地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阶段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在《小学素质报告单》(修订稿)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市局的要求,我校已试行“成长小脚丫”和”道德小银行”。下面就本学年的使用措施和感受浅谈如下:
一、 设施评价与记录的原则
我在评价和记录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让“小脚丫”和“小银行”真实记录下孩子的成长足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1、过程性原则。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学生成长记录真正成为过程评价。
2、反馈调节原则。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3、激励性原则。《成长小脚丫》和《道德小银行》所要求进行的评价活动和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绩,在活动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4、互动性原则。本项评价与记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要在评价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悦纳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评价与记录的管理过程
学生成长小脚丫评价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它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强评价与记录的管理。我班的具体做法如下:
1、成长小脚丫由学生保管,每个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一次整理,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的展示交流。在学生成长小脚丫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创设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彼此间的探讨与合作,不断提高“评价质量。
2、引导家长参与。教师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在家庭的学习、生活成长资料进行收集,并及时编排、保存,并具体介入整个过程,实现家校互动。
3、我在评价与记录这一互动活动中,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在评价与记录的形式与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工作。
4、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完善与生成,及时把改进与创新的建议反馈给学校。